網頁

2015-12-27

得西川滿《繪本桃太郎》記


西川滿何許人也?隨便翻開一本臺灣文學史----隨便誰寫的都行,如果在評述日治時期臺灣文壇時居然沒有出現「西川滿」一段(請注意,不是出現「西川滿」三字就行,依重要性來講,怎麼也要騰出一段專論來談他),這本書就算盜名欺世之作。同樣的,隨便翻開一本臺灣版畫史、藏書票史、書籍裝幀史、藏書史,在前三章內沒出現「西川滿」三字,這本書等於欺騙社會。他在這些領域裡,何止是赫赫有名,根本達到神的境界。

西川滿在日本出生,三歲跟著其父礦業大亨西川純來臺,直到1945年被遣返回日,約在臺灣度過三十年歲月。在臺灣的歲月裡,西川滿鼓吹文藝,更醉心於製造「美麗的書」,不管是《媽祖祭》、《傘仙人》、《華麗島頌歌》、《採蓮花歌》,放在今天來看,其設計、工藝、用料仍是一等一的,無怪乎日本詩人堀口大學稱譽「美麗的書來自臺北」;也因為他在裝幀藝術的需要,引領了臺灣版畫、藏書票的發展。

在他製作的美書當中,有一本《繪本桃太郎》是極為稀有的。此書作於1938年,西川滿作詩、宮田彌太郎版畫,全書由十幅版畫構成,每頁皆由西川滿親手以礦物彩料上色,限定十本,稱為「三國一本」,所謂「三國一」是日本古代說法,指「中國、天竺、日本三國第一」,也就是桃太郎之譽「天下第一」;另有僅部份上色的「黍糰子本」,印了六十五本,所謂「黍糰子」就是桃太郎與他的快樂夥伴在路上吃的食物。「三國一本」的函套是西川滿用祖母留下的老布裝幀,「黍糰子本」沒有函套,以紙袋裝書。

在我訪書的過程中,對於西川滿的知識,得於臺北百城堂舊書店老闆林漢章先生甚多。他與我聊起西川滿的珍聞軼事,屢次交待曰:「若有機會見到桃太郎的三國一本,非拿下不可。」何也?因其版畫精彩,因其裝幀用心,因其數量全地球只有十本啊!(那還是快八十年前的事,經歷水火兵蟲後,今日不知剩下幾多?)如果說《繪本桃太郎》是西川滿製作美書的最高成就,此譽當不為過。

2015-04-10

自己的日本自己抗:抗日史料的故事


《風俗畫報》中有關臺灣的專題

    數年前,臺北紀州庵辦了一場「古書鑑定團」活動,由藏書家傅月庵先生與舊香居舊書店吳雅慧小姐主持,邀請民眾將家裡的舊書拿來「鑑定」。結果到場者分明都是藏書家,每個人都拿出珍本來「明知故問」一下,事實上就是愛書人的分享大會。在那一場我帶了幾本《風俗畫報》過去,傅月庵先生見書大喜,因為遠流出版社曾經出版過一本《攻臺見聞:風俗畫報.臺灣征討圖繪》,便是這套畫報第九八、百一、百三、百五、百九號《風俗畫報.臺灣征討圖繪》五本的中譯本,而當時他正是遠流出版社的編輯,翻閱過從日本來的原書,今番又在紀州庵重見,讚不絕口,直說這一套比當年在遠流看到的品相更好。有傅月庵先生美言,會後眾人圍聚過來,爭相一睹此書風采。有人問我:「這真是你家裡傳下來的書嗎?」我聞之不禁失笑。

    這次臺灣文學館舉辦的「從甲午戰爭到乙未割臺文學特展」,其中利用這套《風俗畫報》設計的「拉洋片」,無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展示區。然而,家父與我雖然提供了數十件割臺 / 抗日文獻展出,但是裡面我家祖傳的,倒是一件也沒有。我祖父生於1906年,生平唯一一件跟抗日牽得上關係的,可能是年輕時騎著腳踏車到鄰庄聽蔡培火演講過。這些文獻,既然不是祖傳,自然毫無例外的,都在舊書店購得。

     這套《風俗畫報》是我在臺北百城堂舊書店購得。當時在老闆桌上看見這一疊舊書,包括:《臺灣征討圖繪》五本、《臺灣土匪掃攘圖繪》兩本、《臺灣蕃俗圖繪》兩本。吾雖粗淺,也知道碰上不得了的東西,心裡讚嘆這等只合放在博物館櫥窗的古物,竟然有朝得能親手翻閱。料想價值非凡,但多少知道行情以增見聞也好,便向主人詢價;價錢竟不如想像中高昂,欣喜如貧童得嘗八寶飯,當天遂將之帶回。

2014-12-19

撿漏的故事

        撿漏,意指以極低的價錢購得物超所值的物品。
 
所謂極低價錢,要多低才叫低?這要講到一個概念,叫做「C/P值」,英文為Capability/Price ratio,意為性能與價格的比值,在非正式場合,通常簡單寫為「cp值」。「cp值」越高,表示越物超所值。一顆蘋果賣五元,以現在物價而言cp值很高;一顆蘋果賣五千元,無論它再怎麼好吃,cp值都算低,不值得買。

買舊書也是如此,若能以期望的價錢略低的金額購得,cp值夠高,那叫撿便宜;若以遠低於期望價錢的金額購得,cp值高到破表,那叫「撿漏」----大抵可以想像成,撿到精明的漁夫網下,僅存的漏網之魚那種驚喜。

2014-10-26

我常常不知道我買那本書幹嘛



我常常不知道我買那本書幹嘛。別笑,是真的。

在凡事都能電子化、平版化的今日,生活上有任何疑難雜症,從鹹鴨蛋作法到中子彈原理,大概都能在五分鐘內在手機上點劃出答案。於是很多人問,那還買書幹嘛?這麼淺薄的問題,我還是回答一下好了。小時候讀兒童科幻讀物,常常讀到說21世紀時,人們將不用再花時間進食,三餐只要服用營養丸,就能滿足一天的能量。然而邁入21世紀已經多久了,我們仍然樂於花上兩小時,排隊在吃到飽餐廳,咀嚼咬不太動的牛肉,啃吮多殼的蝦蟹。絲毫感受不到想用營養丸取代正餐的意圖。

科技的進步或許讓養分可以「速食」,然而進食過程的五感體驗,依然是我們用餐的最大享受。閱讀也是如此,手上的承重、皮膚與木質的接觸、油墨紙漿的氣味、翻頁的刷刷聲、裝幀的細緻美感,永遠是電子書想企卻不可及的目標。更不用說全球出版品的內容,尚未全盤電子化,書中的文采巧思、知識經驗,依然得經由閱讀才能獲得。

又有人問了,那去圖書館借書也行,何必買書?這個建議很好。以借閱代替購買,既可省下購書的錢,又能減少印書量,拯救消失中的熱帶雨林。

這就是為什麼我越來越少買新書的原因。----我買的是舊書。

2013-08-26

西川滿的幾種版本分類


        Google一下「西川滿」,可以搜尋得到本網誌(請愛用Google,那種搜尋結果把本部落格排到很後面的什麼yahoo啦 bing啦就別用了),如果用「西川滿 特裝」為關鍵字來找,前幾篇都是這裡的文章,難道本部落格成為西川滿特裝本專題了嗎?有鑑於此,今番就來聊聊西川滿的書,有哪些常見的版本。

        西川滿,表面上是個文人,其實真正身份是臺灣新文學史教科書中的東瀛大魔王(聽聽後人對他的讚頌:「代表殖民者的意識形態,對臺灣的現實生活毫無關心」、「他內心的欲望幾乎可以讓讀者感受其熾熱與邪惡」、「皇民文學的指導者」......);雖然被文學評論家罵成臭頭,然而他就是無視於戰爭和困苦的現實,才能在那麼艱困的環境,照樣開出浪漫華美的花朵,直到今日,這些出版品的裝幀藝術依然熠熠生光。

2013-05-26

夢裡尋它千百遍----最想找的絕版書


        收藏這回事,原是個人的特殊癖好,不足為外人道。然而三五好友,興趣相投,彼此分享經驗,雖然對社會家國之福祉並無太大裨益,卻可供為平日閒嗑牙的題材,不啻趣事一樁。近日得臺北舊香居舊書店邀文,要寫一篇「夢裡尋它千百遍----最想找的絕版書」的文章,我就來談談我追逐絕版書的故事。

2013-05-07

得《臺灣軍記》明治十七年抄本記

 
        據說世界上只有兩個民族,在買東西的時候會特地問:「是不是國貨?」這兩個民族就是德國和日本,兩個以認真程度名動八表的種族。

        德國的工藝技術之精良,有個都市傳說可以小小佐證(既然是都市傳說,我就憑記憶轉述,不查資料了,各位也是看看當耍子便算):一百年前中國青島是德國租地,德佬把青島這個不毛之地建設成堂皇耐用的大都市,包括建造了大型下水道,這下水道的設計讓青島百年來從沒淹過水。近年來下水道的零件要更換了,中國工程師聯繫德國領事館詢問當年在青島建造下水道的廠商,德國領事館回應:「當年的公司不在了,但依我們德國的工法規定,在需更換的零件附近應該會有備用料件。」於是中國工程師回去找尋,果真在下水道找到了一個小房間,打開房門,裡頭用油紙包著的金屬料件,過了百年依然閃閃發亮。

        而日本呢,做事的嚴謹程度就像小學班上的資優生,光看日本震災被震歪震斷的路居然還是比臺灣的路面漂亮,就肯定了一件事----我們不好意思說臺灣很遜,只能說日本真的太強。

         就連要打仗吧,日本也得觀望研究許久,收集資料、算無遺策了才開打。家裡有一些1895年日治第一年的文獻,好比岩永六一編輯的《臺灣地誌及言語集》等,教人難以想像日人怎麼能在征臺戰役還沒結束就能編出台語課本。原因無他,必然是先前早就虎視眈眈、磨刀霍霍,養兵千日用在一朝了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