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09-11-28

第三波舊書盛世的興起----網路拍賣


        販賣舊書,由來已久。在臺灣來說,形成販賣舊書的聚落並蔚然成風之發軔,自是指向牯嶺街的舊書攤了。二次大戰結束之後,在台日人遣返日本時,只准帶些日常用品,圖書攜帶的種類與數量也有限制,遂乾脆送人或賣給小販;因此,大批日文圖書流入舊書市,書販開始聚集在牯嶺街擺攤,形成戰後第一波舊書業的興盛。

        之後全台舊書店漸漸發展,成為愛書者及文獻收藏者淘寶之處。早年的舊書店,每家多少還有些清治乃至日治時期的古書,然而在幾十年來書癡的淘寶之下,早就被蒐羅一空;除非這些書店勤於收書,主動出擊,好比建立人脈網絡注意各大學教授、文壇名家、黨國元老什麼時候離開老家或者回到「老家」以接收其藏書,或者勤於聯繫各回收場、跳蚤市場、圖書館以披沙揀金挑出好書。否則縱使是老店,也有坐吃山空或者成為只買賣學生舊課本的困境。

2009-11-23

淺論《臺灣三字經》的版本、訛誤及書寫立場


        《臺灣三字經》,是在臺灣本土創作的啟蒙經典中,堪稱最有名且最重要者。此書出版於明治三十七年(1904),成為作者王石鵬最有名的代表作。甚至在出版過後三十年,洪鐵濤仍署名「懺紅」在《三六九小報》上感慨:「余少時,曾見新竹王石鵬先生所著之臺灣三字經,仿蒙經之例,音節和諧,少年易於上口,必讀之教本也。十數年來,坊間不見代售,想已絕版久矣!……(中略)……有心人盍不起而重鐫之 ?」可見此書當時受重視的程度。

        正因《臺灣三字經》叫好叫座,自戰後始,每隔一段時間即有出版社重刊,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、經緯書局等。解嚴之後,本土意識抬頭,此書成為地方文化、鄉土教材的重要文獻,重新校譯出版者更眾 。

        然而,在眾多版本的《臺灣三字經》中,彼此有些許的差異,可能導致讀者認知的錯誤,需要重新校訂,這些文字版本不一的情況如何?在內容方面,王氏創作此書時年紀尚輕;且當時學者對於臺灣研究,尤其是日人對臺灣的系統新式研究,也才初始未久,因此以王氏一己之力書寫「臺灣百科」,不免有疏漏謬誤之處。以現今眼光審視,有哪些不合事實的內容?另外,王氏身處民族重新認同的時代,他以哪個民族的立場來書寫臺灣?本文擬探討這些問題,作為後人重編《臺灣三字經》或者著手作相關研究的參考資料。

2009-11-16

台中新文學作家的搖籃:台中師範學校


        事情是這麼開始的:某日,我向家父提及莊太岳畢業於臺中師範學校,家父不可置信,指著家裏壁上掛著的莊幼岳條幅說,莊幼岳當年贈此作品時,已然堪稱高齡,而其父太岳顯然年紀比他大(自然是廢話),當活躍於清代,怎麼會就讀日治後開辦的臺中師範學校?

        於是我上網搜尋,尋得資料曰:莊太岳(1880~1938),出身書香世家,九歲能詩文,人稱神童;日治後,明治三十年(1897),太岳十八歲,就讀臺中師範學校。

        莊太岳是臺灣日治時期頗富盛名的詩人。李漁叔的魚千里齋隨筆、 三台詩話、庸社風義錄序、中華詩學,以及彭國棟的廣臺灣詩乘、鹿港文物等刊物,皆對莊太岳詩作贊譽連篇。

        家父沒說錯:莊太岳確實是清代出生的人;但我的印象也沒錯,莊太岳確實讀過臺中師範學校。然而再找臺中師範學校(今臺中教育大學)資料,多把創校時間指向1923年,怎麼回事,那麼莊太岳在1897年讀的是什麼?原來臺中師範學校曾在1899年設立於彰化文廟,而它的前身則是1896年設立的國語傳習所。不過這個時期的臺中師範學校在1902年就停辦了;1923年在今校址成立的算是「復校」。

2009-11-14

偷窺與舊文獻

 
        有些舊書店不只賣舊書,也兼賣書裡夾藏的、或與書一起從古物商秤斤批來的文獻。這些紙本文獻種類千奇百怪,可以是字畫、書信、便條、名片、書籤、明信片、相片、證件、獎狀、票根、獎券、兌換券、通知單、傳單、廣告......等等。這些對原主人已經沒有用處的東西,在舊書店裡成為我們「偷窺古人」的入場券。

        曾聽說國外有一篇短篇小說,敘述甲乙兩人為了倒垃圾而在電梯相遇,甲但憑乙手中透明垃圾袋顯露的家常廢棄物,便能詳細說出乙家大小事。又聽說曾有人為了作張愛玲研究,特地搬到張愛玲住家附近,每日待她提垃圾至屋外丟棄,便先把垃圾搬回家整理分析一番;最後寫成的張愛玲研究,投稿到某刊物,刊物主編思及資料來源並不正派,遂不採用,但日後甚為後悔云云。

2009-11-12

豐子愷與我(但他不認識我)

        開始看豐子愷已經是很小的時候了,小到會把楊牧在洪範選編的「豐子愷文選」幾個字唸成「豐子豈文選」。當時,我選讀的自然是他為孩子寫的童話故事。「赤心國」、「有情世界」、「夏天的一個下午」、「種蘭不種艾」、「大人國」等等是我一看再看的故事,「赤心國」的地道冒險、「有情世界」的半夜出遊與大自然一同野餐、「夏天的一個下午」的遊戲、「種蘭不種艾」的詩詞應用、「大人國」的倒反異想,吸引了會把豐子愷名字唸錯的我。其他的散文對當時的我而言比較乏味,唯一的例外是「閒」,裡頭敘述了很多中國孩子的遊戲玩法,我也曾把一些遊戲學了帶到學校教同學玩。

        進入國小高年級乃至於進入國中後,才慢慢看文選中其他散文的部份。「吃瓜子」詳細描寫各種吃瓜子的技巧,直教人口裡生津;「山中避雨」在山村偶然拉了幾曲胡琴,引來村人共同合唱的快意;「華瞻的日記」的童言童語,妙趣橫生;「大帳簿」引發的好奇與無止盡智慧的追尋......這些文章開始比小時候只看的童話更讓人低迴。在這段時期,我才把四本「豐子愷文選」都看完。

2009-11-10

古龍遺作:獵鷹.賭局


        古龍遺作:獵鷹.賭局。

        用分隔號的原因是,當年這兩個故事是合在一起印刷成書的;而且用分隔號取書名,在武俠小說界可能也是古龍首創:流星.蝴蝶.劍;天涯.明月.刀;劍.花.煙雨江南。

        而且「獵鷹」與「賭局」這兩個故事,有著接續的關係。

        當時是1984年左右,古龍藉著絕代雙驕、多情劍客無情劍等經典作品攀爬到武俠宗師的地位已經近二十年,這些年來,他一直無法突破----這沒有貶意,就算是其他武俠作家也極難突破----因此後期的作品開始試驗詩化、文藝化、甚至後現代化,雖然評價不一,但至少他做了嘗試突破的努力。

2009-11-07

書庫落成!


        幾年來老家書滿為患。書本來就很多,從我小時候就滿屋皆書,甚至有路人從門口看以為是租書店而誤入家門之事;及長我負笈外地,不住家裏,空出一間房,家裏買起書來更是肆無忌憚;書架是早已壓垮的了,書架裝不了的,開始睡在紅眠床上;紅眠床上睡不下的,開始堆疊在地上,疊到最後,書山比人還高,要取書找書,幾如愚公移山。

        近年終於準備一筆錢,將祖厝的老房子改建為書庫。此舉一石二鳥:這間老房子在十數年前早已因為颱風而傾倒半邊,今番修葺完成,祖厝的護龍重又恢復原型,而不至於缺一角;而這老房子完成重建,則作為書庫,也一舉解決家中藏書過多的問題。


        除了把原本夷為平地的地方搭建鐵皮屋外,原本留存的老厝也修補牆面,重新刷上防水漆,讓這間已經站在此地兩百年的老建築繼續屹立。

2009-11-01

寫作的責任-章君穀與其歷史小說


        雖然沒有讀者問我,但我自己也常問自己一個本網誌最顯而易見的問題:

        「為什麼文中的舊書店都是代號?」

        先把這問題擱著,我們來看幾份文獻。

        章君穀,活躍於民國五六十年代的歷史小說家、傳記文學作家。除了以「張谷」(筆名)撰寫的通俗小說如《大刀王五》、《劍娥》、《沙三》、《黑雲》、《鐵騎》等之外,更教人津津樂道的是他以「章君穀」(仍是筆名)所著,能夠臧否人物生平、掌握讀者情緒的歷史傳記小說,如《杜月笙傳》、《吳佩孚傳》、《袁世凱傳》,甚至連四川楊森將軍的自傳,《蔣碧微回憶錄》等個人「自傳」,也是由章君穀執筆。

        歷史人物傳記,要寫得精彩好看,又能不離史實,那真叫難。鬼才如章君穀,縱能妙筆生花,或許也免不了記憶有誤、欠缺證據只得想當然爾、甚至是為了劇情轉折銜接而造無中生有之筆。若筆下主角業已仙逝百載,會不會托夢抗議固不可知;若筆下人物尚在人間,或者子嗣猶存,不想被找麻煩,下筆可得斟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