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2-05-17

明治年日本東陽堂風俗畫報台灣征討土匪掃攘蕃俗圖繪九冊


        去年九月,至台北百城堂舊書店,在老闆桌上看見一疊舊書,可謂是日軍來台當時的第一手資料:《風俗畫報臨時增刊台灣征討圖繪》五本、《台灣土匪掃攘圖繪》兩本、《台灣蕃俗圖繪》兩本。吾雖粗淺,也知道碰上不得了的東西,心裡讚嘆這等只合放在博物館櫥窗的古物,竟然有朝得能親手翻閱。料想價值非凡,但多少知道行情以增見聞也好,便向主人詢價;價錢竟不如想像中高昂,欣喜如貧童得嘗八寶飯,當天遂將之帶回。(所以我從光華商場離開時,書包裡往往稀珍史料與糟糕光碟共存,常在想萬一我在此暴斃,記者翻開我書包時,不知會如何對我評語?「古書作掩,暴斃宅男擁大量A光」?「古書哥死狀淡定,書包搜出鹹濕光碟」?)
       
        《風俗畫報》是日本東陽堂於明治二十二年(1889)二月十號發行,延續至大正五年(1916)終刊的畫報;東陽堂發行這種雜誌型態的畫報,據說一共出了五百多冊。而這種遠在日本東京神田區發行的畫報,竟成為最早紀錄日軍來台過程的史料,原因是這畫報每期有不同專題,其中有些專題是和臺灣相關的。有人說這裡面有一本明治二十八年(1895)八月三十日發行的第九十八號,是最早繪有台灣風土民情的畫報,然而嚴格來講並不是。最早的應該是同年五月二十五日發行的第九十二號,該期是《征清圖會》,但有部份內容紀錄了日軍攻打澎湖群島的經過,這本才是廣義而言最早繪有台灣(台澎金馬)風土民情的畫報。

明治二十八年(1895)五月二十五日的第九十二號,該期是《征清圖會》,
但紀錄了日軍攻打澎湖群島的經過。



兵馬倥傯之餘,也得來點香豔八卦。
        1895年日軍來台,記者及畫家也即時隨著軍隊南征北討,紀錄在台見聞。由於當時攝影技術未臻成熟,畫報內圖片皆以寫實性的寫生及版畫呈現。《風俗畫報臨時增刊台灣征討圖繪》主要分幾個項目,封面翻開就看得到「口繪」,以現代雜誌的概念來說,也就是「隨書附贈開卷折頁全彩大海報」。再來是「論說」,由編輯人野口勝一等撰寫當前戰況或未來展望。接著「記事」的部份是主體,描述各地之戰爭狀況以及台灣概況。最後的「雜錄」或「漫錄」則以文字和圖繪紀錄台灣的風土民情。一方面以戰爭的描述讓日人得知最新戰況及戰功,另一方面則以台灣的市街圖、民間習俗等讓讀者認識這塊新疆土。

        由於畫報中的報導是由隨軍記者寫的,因此保存了日治第一年親身經歷者的見聞。這種圖文並茂的畫報,比起一般只有文字說明的報導來得生動、有感染力,受到了大眾的歡迎,而且繪畫更能呈現相片無法表達的內心層面。除了記者親身的戰地見聞之外,畫報中也收錄了各種公私信函、公報、檄文以及臺灣民間的風情等,內容相當豐富,可補正史之不足。

        當然,這系列畫報是以征服者的立場來書寫,內容不免或有渲染之處;然而作為日治初期的歷史、美術文獻,雖然畫報的敘述是主觀的,但重要性絲毫不減。

《風俗畫報臨時增刊第九十八號:臺灣征討圖繪第一編》。明治二十八年八月三十日。
目錄
折頁彩圖
以寫實的圖畫,詳實紀錄臺灣的樣貌
進入台北城,舉行台灣始政祝典
臺灣的建築物。都被你們打垮了還好意思畫出來。
臺灣婦女傳統的髮型。有沒有人要帶這張圖片去跟髮廊設計師說「我要理這種頭」?
《風俗畫報臨時增刊第百一號:臺灣征討圖繪第二編》。明治二十八年十月二十八日。
聽說這張圖出現在國小五年級下學期的社會課本中
打到台北三峽了
以文字描述原住民的風俗
每期頁數大約是三十二頁左右。後面是廣告
《風俗畫報臨時增刊第百三號:臺灣征討圖繪第三編》。明治二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。
說來發行的速度也是蠻快的,不快不行,因為日軍也打得很快。
日軍追緝兇賊,這圖太生動了,彷彿聽得到怒斥聲、桌椅翻倒聲、盤皿碎裂聲。
右上方似乎是說兇賊會殺童為盟(納投名狀?),
有可能是日人的污衊,但想一想漢民族本來就什麼事都做得出來了。
臺灣的市集
《風俗畫報臨時增刊第百五號:臺灣征討圖繪第四編》。明治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(耶誕特輯?)
《風俗畫報臨時增刊第百九號:臺灣征討圖繪第五編》。明治二十九年二月二十五日。
第一篇文章是〈臺灣戡定祝詞〉,終於打完了。
有沒有看到?布袋嘴附近的居民自古就以慓悍最為出名。海賊蔡牽住過的地方就是威。
你以為打完了就沒事了嗎?不乖的繼續打。
《風俗畫報臨時增刊第百十一號:臺灣土匪掃攘圖繪第一編》。明治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五日。
台灣人辜顯榮氏小傳。
板橋林家花園。看看「豪族」這稱呼多勁啊!
《風俗畫報臨時增刊第百十五號:臺灣土匪掃攘圖繪第二編》。明治二十九年五月二十五日。
宜蘭流行的歌謠,是歌仔戲嗎?
土匪掃完,來講講原住民。
《風俗畫報臨時增刊第百二十九號:臺灣蕃俗圖繪第一編》。明治二十九年十二月一日。
原住民樣貌
《風俗畫報臨時增刊第百三十號:臺灣蕃俗圖繪其二》。明治二十九年十二月十日。
這一本其實大部分還是講日本其他風土民情,臺灣原住民的部份只有一點點。
這一張圖,國小翰林版社會教科書也曾引用,印在習作上。
        日前台北紀州庵舉辦了「古本鑑定團」,就像日本節目「開運鑑定團」一樣,歡迎大家將珍藏的舊書拿去讓專家鑑定,說說舊書的故事。文案說得浪漫:「書架最高的地方,倉庫最裡面的角落,總有那麼幾本書,不曉得從爸爸還是奶奶的時候就放在那裡,好像很珍貴,好像沒什麼」,但是絕少有什麼一般民眾把家裏不明來歷的舊書拿去鑑定,到場的人個個明知故問,把家藏珍本都拿了出來,假裝不知道那本書是什麼玩意兒請專家說說。為提振舊書收藏風氣,我便將這套書拿去讓舊香居女主人吳雅慧、茉莉書店執行總監傅月庵開話匣子。傅月庵見書大喜,因為遠流出版社曾經出版過一本《攻台見聞:風俗畫報.台灣征討圖繪》,便是這套畫報第九七、百一、百三、百五、百九號台灣征討圖繪五本的中譯本,而當時他正是遠流出版社的編輯,翻過從日本來的原書,今番又在紀州庵重見,讚不絕口,直說這一套比當年在遠流看到的品相更好;雅慧也說在舊書店流動的大多是散本,難見全套。會後應鳳凰老師也來向我借閱,直說魏德聖拍賽德克巴萊時應當要用這套書當作日治初期的服裝、建築考察資料。還有人問我「這套書是從你爺爺留下來的嗎?」,聞者哈哈大笑。


        後來回百城堂將紀州庵之事說了,老闆說這九本原來就不是一整套從他處買回來的,而是散本慢慢收集才配成全套。思及《風俗畫報》是在日發行之刊物,臺灣本無;日本記者來到臺灣,走訪各地,將戰場見聞化為圖文在東京出版,星散日本各地的《風俗畫報》又慢慢流到臺灣匯集成套,費時百餘載、橫跨數千里,一來一往,今朝落我手中,其中因緣之玄秘,耐人尋味。

9 則留言:

  1. 呵呵...敝人去年一月發憤著書,書中之第二章後半部分即日軍攻台,正想在網路上搜尋可用之配圖,就找到這裡來了。話說,光華這個神奇的地方,小弟也是時常光顧,但怎沒這個好運氣,往往只能帶回糟糕物....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祝兄臺文思泉湧,早日產出作品,小弟拭目以待!

      刪除
  2. 您好,經常觀看您的文章,實在受益良多。這套從征清第九十二號開始一共10本,我也是從日本陸續收藏購買,現在有一套半,正努力收集成2套,除此之外,「日清戰爭實記」從1到50編,一共50本,大約從26編開始,就進入澎湖戰爭,一直到50編台灣底定才結束,這套也不好收,目前我只有一套,如果有機會可以相互交流。林良哲敬上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感謝林大哥!林大哥當年作詞的「無花果」,是「辦桌」專輯裡我最愛的一首,唱起來慷慨激昂、熱淚盈眶。想不到您除了老曲盤之外,對於舊文獻也有這麼專精的收藏,感謝您來指點。

      刪除
    2. 我是在10年前發現裡面的「宜蘭流行歌謠」版畫,才開始購買。這是目前得知最早有關台灣歌仔戲的紀錄,依其所繪之場景,應該就是「落地掃」時代,歌仔戲還沒有傳到台北,因而以「宜蘭流行歌謠」標註,而這本書在1895年出版,第一張歌仔戲唱片則是在1914年出版,相隔了19年,唱片出版時,歌仔戲已經傳到台北了。

      刪除
    3. 原來如此,難怪林大哥從舊唱片跨足到舊文獻,這段因緣真是奇特。

      刪除
  3. 有關日軍攻台之相關書籍還有不少,例如我這裡有一套「日清戰鬥畫報」,最後一篇為「凱旋篇」,就是日軍攻打台灣的版畫,還附有英文翻譯。而日軍攻台的浮世繪版畫則更多,我大概收藏了20張左右,從澳底登陸到攻打台南府城都有,還有當時的信封(野戰局郵戳)、信件及勝利歸日時所製作的「軍盃」。

    回覆刪除
  4. 您好,抱歉打擾,請問《風俗畫報》第百五號《臺灣征討圖繪》第四編,是否有宜蘭城隍廟七爺及八爺圖呢?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