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4-12-19

撿漏的故事

        撿漏,意指以極低的價錢購得物超所值的物品。
 
所謂極低價錢,要多低才叫低?這要講到一個概念,叫做「C/P值」,英文為Capability/Price ratio,意為性能與價格的比值,在非正式場合,通常簡單寫為「cp值」。「cp值」越高,表示越物超所值。一顆蘋果賣五元,以現在物價而言cp值很高;一顆蘋果賣五千元,無論它再怎麼好吃,cp值都算低,不值得買。

買舊書也是如此,若能以期望的價錢略低的金額購得,cp值夠高,那叫撿便宜;若以遠低於期望價錢的金額購得,cp值高到破表,那叫「撿漏」----大抵可以想像成,撿到精明的漁夫網下,僅存的漏網之魚那種驚喜。

2014-10-26

我常常不知道我買那本書幹嘛



我常常不知道我買那本書幹嘛。別笑,是真的。

在凡事都能電子化、平版化的今日,生活上有任何疑難雜症,從鹹鴨蛋作法到中子彈原理,大概都能在五分鐘內在手機上點劃出答案。於是很多人問,那還買書幹嘛?這麼淺薄的問題,我還是回答一下好了。小時候讀兒童科幻讀物,常常讀到說21世紀時,人們將不用再花時間進食,三餐只要服用營養丸,就能滿足一天的能量。然而邁入21世紀已經多久了,我們仍然樂於花上兩小時,排隊在吃到飽餐廳,咀嚼咬不太動的牛肉,啃吮多殼的蝦蟹。絲毫感受不到想用營養丸取代正餐的意圖。

科技的進步或許讓養分可以「速食」,然而進食過程的五感體驗,依然是我們用餐的最大享受。閱讀也是如此,手上的承重、皮膚與木質的接觸、油墨紙漿的氣味、翻頁的刷刷聲、裝幀的細緻美感,永遠是電子書想企卻不可及的目標。更不用說全球出版品的內容,尚未全盤電子化,書中的文采巧思、知識經驗,依然得經由閱讀才能獲得。

又有人問了,那去圖書館借書也行,何必買書?這個建議很好。以借閱代替購買,既可省下購書的錢,又能減少印書量,拯救消失中的熱帶雨林。

這就是為什麼我越來越少買新書的原因。----我買的是舊書。